網絡強國建設十年:闊步前行 笃行緻遠
10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着眼全局、把握大勢,主動順應信息革命時代潮流,首次提出網絡強國建設戰略目标,清晰地描繪出網絡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網絡強國建設的巨幅畫卷徐徐鋪展。
10年來風雨兼程,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不斷豐富和發展,凝聚起全國人民對于建設美好信息生活的新願景,聚合起億萬網民蓬勃強勁的“網動力”,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厚植新優勢,點亮人民群衆的幸福生活,成爲引領信息時代潮流的鮮明旗幟。
10年後的今天,網絡強國建設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國建成全球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5G标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續保持全球領先。5G應用已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深入推廣。“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1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達2302萬個。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成爲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進程中,網絡強國建設與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浪潮同頻共振、合拍共鳴。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網絡強國建設十年,有成績,有挑戰,更有期待。繼“網”開來,我們将牢牢把握信息革命帶來的新機遇、新動能,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制高點,不斷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網絡強國建設行穩緻遠,以網絡強國建設新成效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貢獻。
旗幟指引方向 思想凝聚力量
2014年2月27日,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爲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标,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論斷、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專家分析,盡管在黨的十八大以前中央對國家信息化戰略已有過許多重要判斷,如四個現代化哪一化都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是覆蓋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等,但網絡強國建設,則是從這次重要講話後被納入國家戰略目标的。如果把這一判斷與後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重要目标做關聯判斷,就會發現,網絡強國其實是後面這些重要目标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強大的網絡支撐,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目标就失去了根基。
随着實踐的發展,網絡強國戰略的内涵不斷豐富和發展。
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命題,強調“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
2016年4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防患未然,未雨綢缪,對于核心技術“卡脖子”等重要問題、重大風險進行了前瞻性分析和部署。“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樹立正确的網絡安全觀”,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于安全和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進行深刻分析,提出了新的網絡安全觀。
2016年10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其主題就是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要努力做到“六個加快”: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禦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朝着建設網絡強國目标不懈努力。這次集體學習進一步豐富了網絡強國建設的深刻内涵,建設網絡強國路線圖、任務書更加清晰明确。
2018年4月,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突出、重大、核心的成果,就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進行了系統闡述。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明确”對這一重要思想進行了高度概括:明确網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标,明确網絡強國建設的原則要求,明确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主張,明确做好網信工作的基本方法。
2023年7月14日至15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鮮明提出網信工作的使命任務,明确“十個堅持”重要原則,并對網信工作提出新要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指導性,爲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網信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從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内國際大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回答了爲什麽要建設網絡強國、怎樣建設網絡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确了事關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形成了内涵豐富、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
取得曆史性成就 發生曆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擘畫藍圖,吹響網絡強國建設的時代号角,指引網絡強國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當前,信息革命浪潮風起雲湧,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加快以數字基礎設施爲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信息通信業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夯實網絡強國基石。與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新型基礎設施是以信息網絡爲核心基礎,綜合集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社會生産生活的廣泛需要提供感知、傳輸、存儲、計算、處理等數字能力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在技術創新引領下,新型基礎設施實現全流程的産業服務及商業模式創新,爲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成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支撐。網絡基礎日益完備。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全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寬帶。通信杆塔資源與社會杆塔資源雙向共享取得顯著成效,目前90%以上的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基站單站址能耗相較于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信息通信業通過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将技術轉化爲生産力、生産力轉化爲發展力,産生“一石多鳥”之效,在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上發揮重要作用。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健網絡強國筋骨。信息化爲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抓住這一曆史機遇,必須掌握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這一國之重器,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這不僅是提升國家競争力的需要,更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根基。近年來,我國網絡強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但信息領域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掌握核心技術既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信息通信業是科技創新主戰場,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已經從跟跑、并跑發展到局部領跑階段。目前,我國5G技術産業在技術标準、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等方面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輕量化5G核心網、定制化基站等實現商用部署。5G工業網關、巡檢機器人等一批新型終端成功研發。5G标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續保持全球領先。6G、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科技新賽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
賦能千行百業,繁榮網絡強國應用。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突破,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尤其是在制造領域,創新應用成果不斷湧現,并由生産現場監測、智能物流等輔助環節深入滲透遠程操控、協同作業等核心控制環節。數字技術賦值效應更加顯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正與教育、醫療、旅遊、交通等更多生産生活領域深度融合。智慧課堂、智慧教研、遠程教育等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增加,遠程問診、在線咨詢等智慧醫療服務廣泛普及,5G+4K/8K超高清視頻、5G智慧導覽、5G+VR/AR打造智慧旅遊新體驗。數字技術有力提升了生産效率。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與制造業的加速融合,推動新型制造模式落地實施,數字化管理、平台化設計、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等新業态新模式湧現。目前全國已建設近萬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示範工廠。
賦能新型工業化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創新理論引領創新實踐。在新征程中,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曆史機遇,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樹立目标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堅持系統思維,高質量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高質量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賦能新型工業化。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産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爲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這爲我們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信息通信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承擔着光榮使命和重大職責。信息通信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是信息化的核心構成,貫穿在新型工業化各項任務中,發揮着創新引領、基礎支撐、轉型促進、生态賦能、安全保障等關鍵作用。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爲新型工業化提供強大動力。信息通信業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IPv6等規模部署,保持網絡設施全球領先;加快工業互聯網體系化發展,鞏固提升工業互聯網領先水平;加快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深化雲網融合、算網融合,探索推進算力互聯互通和算力互聯網發展,彙聚形成全國算力“一張網”,全力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發揮轉型促進作用,爲新型工業化提供升級路徑。全面推動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分類、分業、分階段體系化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實現全域、全鏈、全環節數字化發展。抓住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變革突破機遇,加大力度建設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和模型算法,加快探索推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業領域部署,推動研發設計、生産制造、營銷服務等範式變革,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産業鏈、産業集群、工業園區的深度應用和全面普及。強化工業互聯網網絡、标識、平台、安全、數據綜合能力,通過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全面支撐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積極探索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在傳統産業的應用,賦能傳統産業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數智化改造,培育更多新模式新業态。
聚焦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爲新型工業化築牢“防火牆”。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網絡和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全局,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基礎和保障。要認清網絡安全領域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圍繞智能技術應用安全問題、雲端安全問題、移動設備和支付安全問題、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問題、黑客和網絡恐怖組織破壞問題等方面,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增強國家網絡安全防禦能力。
發揮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還是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而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
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産力。信息通信業是全球研發投入集中、創新活躍、應用廣泛、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産業之一,既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領域,也爲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重要支撐。我國信息通信業近年來堅定履行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責任使命,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成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其高質量發展實踐已初步具備新質生産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
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要着力推動基礎性原創性技術突破。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聚合學術界、産業界等多方力量,強化AI大模型、6G、下一代互聯網、擴展現實(XR)、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信息通信領域颠覆性前沿技術的協同攻關,系統構建全鏈條産業生态,孕育更多未來産業。充分挖掘數據作爲生産要素的作用和價值。支持數據應用設施、數據流通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可信數據空間和新型數據服務網絡,促進跨企業、跨行業的數據交易和流通。通過深入挖掘數據價值,促進土地、勞動、資本等傳統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實現生産主體、生産對象、生産工具和生産方式深刻變革調整,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網絡強國建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标志。新時代新征程,信息通信業将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爲指導,不斷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網絡應用與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加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